欢迎来到九天小说网

九天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鼙鼓揭天破宋来 > 第41章 盗卖国资真好心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41章 盗卖国资真好心(1/2)

    五百人,怎么练?



    不教民战,是以为弃之。反正朝廷还没有明文说要去支援鄂州,那马雍这一营人马,就可以从容的教训。总不能真的塞一根烧火棍,就驱赶上战场吧?



    马雍的想法很简单,招募来的二百勇敢,练强弓硬弩,先把弓弩完全练上,再兼习枪棒。本郡乡绅们送来的壮丁,只练站住阵脚。



    幸亏大伙儿看在张巡,或者说老张家的面子上,送来的都是壮丁。要是送些十来岁的小孩,五六十的老头,那马雍就得骂人了。



    怎么练站住阵脚呢?一人一面挨牌或者长牌,柱在地上,牌上搭长枪,累三层或者五层。既抵御敌方箭矢,也抵御敌方冲击。



    别的事情一概都不练了,怕练得太厉害,把人给练死。



    有道理,就那三百多壮丁的模样,确实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,不过都是些佃客,寻常百姓,无可长处。



    如果不是实在募集不到勇敢效用,马雍完全不想带这样的士兵上战场。上战场这些兵就是纯粹的消耗品,像个国际象棋的棋子似的,往棋盘上一丢,就让他在那儿自生自灭即可,多看一眼都算是统帅们输。



    但没兵啊。



    没兵怎么办,只能拉百姓上战场咯。这玩意儿别说本朝了,五代如此,唐代如此。后世吹得上天的魏博军,叫什么天下雄兵第一,貔貅十万。



    其实纯开玩笑,全魏博镇一共十万男丁,从十五到六十五岁都算上的那种。精选了其中最壮的五千人,号为魏博牙兵。



    说到底,就是二十个男人里面抽一个最强壮的罢了,加以武装,组成军队。庞勋之变就是诸镇兵马最好的“舞台”,丑态之百出,如同儿戏一般。



    拉这种“军队”上战场,简直就是对自己开玩笑。



    嗐,练着吧。张巡给了马雍五百斛粮食,权且充作军粮。勇敢效用一天两顿干饭,其他的一顿干一顿稀总是要的。不指望他们摧枯拉朽,征战沙场,能够在元军过境时保境安民,就足够啦。



    唯一令马雍不满的,就是朝廷到现在也没有发下军械。等闲枪牌长弓啥的,地方上可以自造,甚至可以从民间购买,都不叫难事。但是神臂弓,或者说重弩,地方上是没有办法制造的。



    一般这种军匠都集中在名城大镇内,或者简略的说,就在杭州、扬州、襄阳这些地方。朝廷一分钱不给也就罢了,军器总要送来点吧。



    仔细算算,朝廷这任命,这募兵的诏令都下来不止一个月了,到现在别说盔甲、强弩了,连个枪头、箭矢都没见着啊。



    尤其是弩,众所周知,南方潮湿,江东还好一点,要是去了广东,北方士兵惯用的复合弓根本活不过梅雨季节。其层压角片的筋胶百分之一百会受潮脱胶,然后牛角就开片了呗。



    天天搁那儿烤火烘干,都来不及维护的。是以平素地方弓手所用的都是竹制的,抑或是木胎制造的长弓。弓力确实差一点,射程没那么远,但胜在材料非常易得,价格便宜,不太受天气气候的影响。



    真打起仗来,相比较于竹制长弓,马雍还是希望配神臂弓的。



    张巡也希望啊,可是朝廷不发来能咋办?如果张巡是个野心家,这会儿应该就要开始打算,怎么把杭州军器监、匠作院内的那些工匠打包拐跑了。



    毕竟全南宋最精华的一批武器工匠都在杭州,且他们并不特别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。历史上伯颜的大军抵达嘉兴,尚未进入杭州境内,杭州就已经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方先生余生请放手 总有一天,你会喜欢我 美女便利店 偏宠小青梅:病娇竹马狠凶猛 天下志之锦瑟无双 校草的娇软青梅她又甜又野! 他心上的小娇软 独占(伪姐弟 1V1) 一弯明月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